《地上的云朵》加长版独家资源上线百度云盘国语版(BD720P/3.4G-MP4)

《地上的云朵》加长版独家资源上线百度云盘国语版(BD720P/3.4G-MP4)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镜头里的新疆棉田:当国际电影节为两户中国农民按下暂停键
五月初的,人民院线的放映厅里暗了下来。银幕上出现一片望不到边的褐色土地,新疆的卷着细沙掠过镜头。艾尔肯家的小正光着脚丫在田埂上疯跑,身后是他父亲深一脚浅一脚播种的背影。这是纪录电影《地上的云朵》开场的画面,没有滤镜,没有配乐,只有棉农老茧开裂的手掌特写和粗重的呼吸声。
《地上的云朵》加长版独家资源上线百度云盘国语版(BD720P/3.4G-MP4) -1
导演刘帼轶带着两个摄影机位在新疆驻扎了整整八个月。他们像影子一样跟着艾尔肯和赵强两家棉农,从早春土地解冻拍到深秋棉桃炸裂。有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赵强媳妇蹲在田里给棉花打顶,突然抬头冲着镜头外喊:”拍啥拍,没看见我里都是草屑么?”这种猝不及防的真实瞬间,在片子里比比皆是。摄影师后来告诉我,他们真的和棉农睡同一铺炕,吃同一锅拉条子,直到棉农们彻底忘了摄像机的存在。
六月的棉田里,艾尔肯正和突如其来的冰雹赛跑。镜头剧烈晃动着,画面里是漫天砸下的冰粒子,和棉农们用身体护住棉苗的疯狂举动。这场冰雹让二十亩棉田绝收,艾尔肯蹲在地头数赔偿金的镜头,让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们集体红了眼眶。但更触动人的是三天后,这个维吾尔族汉子带着全家老小补种早熟棉种的画面——他八岁的女儿用玩具水桶帮着运种子,妻子在烈日下用馕饼就着凉水当午饭。
《地上的云朵》加长版独家资源上线百度云盘国语版(BD720P/3.4G-MP4) -2
在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的展映现场,金发碧眼的观众们对赵强家的一幕特别有共鸣:棉价下跌的消息传来时,赵强儿子正用手机查大学学费。父子俩在炕头沉默地对坐着计算器,这个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里,荷兰观众能清晰听见铅笔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有个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看完后说:”原来全世界农民面对市场波动时的焦虑,连呼吸频率都是一样的。”
影片最魔幻的现实主义片段出现在采棉季。现代化采棉机的钢铁巨爪掠过棉田时,艾尔肯八十岁的老母亲执意要亲手摘最后一筐棉花。航拍镜头下,白发老人跪在机械犁过的田垄里捡拾残棉的身影,和远处轰鸣的红色采棉机形成奇妙的对位。这个画面后来被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策展人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完美隐喻”。
在第三届华语纪录片大会的研讨环节,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当评委们争论该片算”观察式纪录片”还是”参与式纪录片”时,场下有个新疆观众突然举手:”我们棉农管这个叫跟屁虫电影,因为他们连我家母鸡下蛋都要跟着拍。”全场大笑之余,导演刘帼轶很认真地解释:”我们不是在拍新疆棉花这个符号,而是在记录具体的人怎么在土地上活着。”
影片结尾处有个留白很妙的空镜:棉包运走后的大地上,残留的棉絮被风吹得翻滚,真的像极了低空游走的云朵。这个意象意外成为各国观众的共同记忆点——荷兰观众联想到他们故乡的蒲公英,海南观众说像黎寨的芦花,而新疆本地的观众最实在:”这就是我们每年秋天见得最多的风景,只不过从前没人觉得值得拍下来。”
现在想想,这部没有明星、没有的纪录片能闯进那么多国际电影节,或许正是因为那些未经修饰的生活质地。当赵强媳妇在镜头前掰着手指算”一公斤棉花还没一瓶矿泉水值钱”时,当艾尔肯女儿把第一朵开花的棉桃别在摄影机三脚架上时,这些瞬间超越了”新疆棉花”的政治标签,让全世界看见了土地最本真的模样。就像导演在海南领奖时说的:”农机具会更新换代,但农民看着庄稼的眼神,千年未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七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y.yingshibaike.com/2458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