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兰若寺》超清晰版资源分享百度网盘原声版(BD1080P/3.4G-MKV)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蒲松龄提着灯笼走进动画世界:《聊斋:兰若寺》如何用毛毡和宋画讲鬼故事
预告片开场那个提着灯笼的书生背影,怎么看都有点眼熟——这不就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本人吗?这位清朝小说家大概没想到,三百年后自己会以动画形象重返人间,还成了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在《聊斋:兰若寺》最新发布的”别有洞天”定档预告里,蒲松龄夜探兰若寺的场景直接把观众拽进了那个狐鬼花妖的世界。
要说这片子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不像传统动画电影那样只讲一个故事。导演团队玩了个”1+5″的花活,让蒲松龄在兰若寺的冒险当主线,再把《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五个经典聊斋故事像串糖葫芦似的串起来。你看着看着就会发现,原本独立的《画皮》里那个披着美人皮的恶鬼,可能正躲在兰若寺的某根房梁上偷窥;而《崂山道士》里学穿墙术的王七,说不定下一秒就会从壁画里跌出来。这种故事集式的搞法,在国产动画里还真是头一遭。
画风这块儿更是玩出了新花样。《崂山道士》那段用了毛毡材质,道士的胡子都跟羊毛毡似的根根分明,王七撞墙时那”咚”的一声,配上毛茸茸的质感,愣是把悲剧演成了滑稽戏。转到《画皮》部分画风突变,宋画风格的工笔线条勾勒出美人描眉画眼的场景,等镜头转到她撕脸皮的瞬间,那种工整与狰狞的对比看得人后颈发凉。这种每段故事换套美术风格的玩法,倒真像在翻不同画师绘制的聊斋绘本。
定档海报里藏着不少小心思。蒲松龄手里那盏灯笼照亮的范围有限,明暗交界处蹲着各种精怪——仔细看能发现《聂小倩》里的姥姥舌头垂到地上,《莲花公主》的蜂群在梁柱间若隐若现。最绝的是那些雕梁画栋,远看是传统古画,近看全是由聊斋故事里的元素拼成的,比如《鲁公女》里的棺材板成了飞檐装饰,《崂山道士》的仙鹤化身瓦当纹样。这种细节堆砌的程度,简直能让人拿放大镜找彩蛋。
六位导演联合执导的模式也挺新鲜。崔月梅擅长奇幻题材,刘源对民俗文化有研究,谢君伟之前做的水墨动画拿过奖,邹靖专精角色设计,黄鹤宇管分镜是一把好手,再加上刘一林这个技术流——这阵容活像组了个”聊斋复仇者联盟”。制片人宋依依采访时说,他们为《聂小倩》那段设计了27版不同气质的鬼女形象,最后选了最不像传统女鬼的一版,”要的就是那种明明在吃人却让人恨不起来的感觉”。
7月12日上映这个时间点选得刁钻。暑期档刚开始,前不着六一后不接国庆,摆明了是要吃学生观众这碗饭。不过从预告片里《画皮》撕脸和《鲁公女》诈尸的尺度来看,这片子恐怕不止是给孩子看的。那些藏在阴影里的精怪特写,还有《崂山道士》撞墙时飞溅的鼻血,都在暗示这可能是部PG-13级别的动画。
比较让人担心的是六条故事线怎么收束。预告片里蒲松龄的灯笼最后照向兰若寺深处的大佛,佛眼里流出黑色物质包裹了整个画面——这个镜头似乎在暗示所有故事会在某个超自然存在身上交汇。要是真能把六个聊斋经典圆成一个新故事,那可比单纯做动画选集有意思多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观众能不能接受这种”故事会”式的动画电影?毕竟大家习惯了看一个主角从头打到尾,突然换成六个风格迥异的小故事,中间还得自己找联系。不过冲着能在一部片子里同时看到毛毡道士和工笔女鬼,这个新鲜劲儿就值回票价。再说了,谁不想看看蒲松龄本人遇到自己笔下的妖怪时,是会吓得逃跑还是掏出本子现场采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