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云朵》泄漏版资源在线看【HD1080PMKV】国语中字阿里网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棉花地里的四季人生
五月初的北京已经开始燥热,我坐在电影院里看《地上的云朵》,银幕上新疆阿瓦提县的棉田正飘着雪花。艾尔肯蹲在地头搓着手哈气,嘴里嘟囔着”今年播种又要推迟了”,他儿子在旁边用树枝在雪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拖拉机。这个镜头持续了将近两分钟,没有配乐,只有风声和父子俩的呼吸声。
导演刘帼轶的镜头像个隐形的旁观者。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放这片子的时候,后排有个法国老太太看到艾尔肯妻子半夜三点起来给采棉机司机烙馕的段落,掏手绢的声音特别响。后来交流环节她说,这让她想起普罗旺斯老家收薰衣草时,她妈妈也是这样天不亮就起来准备伙食。
棉价波动像过山车似的。有个场景特别扎心,赵强蹲在棉花收购站门口,把验级员扔出来的棉样捧在手里反复揉搓。”我这明明是一级棉啊”,他说话时后槽牙咬得腮帮子一鼓一鼓的。他女儿在县城读高中,镜头扫过她作业本上记着学费明细:983.5元。这个数字在画面上停留了七秒钟。
采棉机坏了那段真是看得人着急。十月的棉田里,艾尔肯家的采棉机卡在垄沟动弹不得,维修工说要等三天才能来。镜头突然切到棉花特写,已经绽开的棉桃在风里轻轻摇晃,背景音是艾尔肯给银行打电话求延期还款的声音。这种剪辑特别妙,把农民的焦虑具象化了。
最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缝隙里的光。赵强媳妇在棉田里给丈夫跳维吾尔族舞解乏,围巾上沾着棉絮;艾尔肯小儿子把第一朵手摘棉花别在妹妹辫子上;两个汉族和维吾尔族家庭互相帮忙抢收暴雨前的棉花。这些片段在上海电影节放的时候,坐我旁边的日本导演一个劲儿在小本子上画分镜图。
刘帼轶说他们摄制组在村里住了整整十五个月。有场戏是拍艾尔肯教儿子认棉花品种,原本只是日常记录,结果孩子突然问:”爸爸,为什么美国的棉花比我们便宜?”导演在后来的访谈里提到,这种猝不及防的真实才是纪录片最珍贵的部分。
五月新疆的棉田应该刚出苗吧。电影结尾的字幕说,去年赵强家买了第二台采棉机,艾尔肯女儿考上了乌鲁木齐的大学。散场时听见有观众打电话:”妈,咱们老家以前种棉花是不是也这样?”我想这就是好纪录片的力量,能让城市观众和万里之外的棉农产生某种奇妙的联结。
现在经过商场橱窗看见纯棉T恤,总会想起电影里那个长镜头:夕阳下,两个家庭的剪影在棉田里慢慢变成小黑点,画外音是艾尔肯说的”土地不会骗人”。这部片子就像一捧新疆长绒棉,看着朴素,贴着皮肤才知道有多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