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17》:科幻“小时代”?重生爽片新演绎

《编号17》:科幻“小时代”?重生爽片新演绎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太空牛马遇上重生版自己:罗伯特·帕丁森这次真的”癫”了
“宇宙牛马,职业巅疯”——看到这个宣传标语时,我差点以为走错了放映厅。这八个字贴在《编号17》的海报上格外扎眼,活像某个三流网络小说的标题。后来才知道,这竟然是奥斯卡金像奖导演新作的宣传策略。看完电影后更确认了:这片子确实挺”疯”的,只不过疯得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编号17》:科幻“小时代”?重生爽片新演绎 -1
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米奇是个标准的”天选消耗体”,这位演员似乎总在演些被命运反复蹂躏的角色。这次他成了太空移民计划里的”人肉电池”,专门负责执行那些必死无疑的太空任务。十分钟就贡献了本片最震撼的画面——他的身体在太空中像烟花般炸开,血肉在零重力环境下凝成诡异的红色冰晶。这种视觉冲击力确实配得上”宇宙牛马”的称号,可惜后面再没出现过同等量级的场面。
当米奇意外逃脱系统清除,在空间站遇见重生版的自己时,电影突然转向了诡异的兄弟喜剧。两个帕丁森同框的画面本该是最大卖点,但导演处理得像是两个醉酒室友在合租公寓里抢浴室。他们为最后一管营养膏打架,为谁睡上铺争吵,甚至为虚拟女友的注意力争风吃醋。有场戏是两人在失重环境下扭打,肢体纠缠得像太空芭蕾,这本该是绝妙的视觉隐喻,结果被处理成了小剧场式的闹剧。
《编号17》:科幻“小时代”?重生爽片新演绎 -2
太空移民计划的设定本可以深挖。那些被当作”消耗品”的劳工,每次死亡后记忆会被上传,肉体则像打印文件般被3D重塑。这种设定完全能探讨记忆与人格的哲学命题,或者像《黑镜》那样尖锐批判阶级固化。但电影选择了最安全的路线——让两个米奇为同一个女孩争风吃醋。当女主角说出”你们都是我爱的那个米奇”时,后排观众集体发出”啧”的一声。这大概就是宣的”职业巅疯”,只不过疯在了奇怪的方向。
最可惜的是那些灵光一现的讽刺片段。有场戏是米奇们发现公司给”消耗品”设计的死亡套餐竟有十二种口味可选,从”浪漫流星”到”壮烈殉爆”一应俱全,还带用户评分系统。这种荒诞本该发展成对资本主义异化的犀利批判,结果转眼就被一段尬舞冲淡了。类似的情况贯穿全片:每次刚要触及存在主义的深水区,就立刻被喜剧救生圈拽回浅滩。
《编号17》:科幻“小时代”?重生爽片新演绎 -3
影片结尾的强行大团堪称行为艺术。当两个米奇携手对抗系统时,画面突然切到他们在某个热带星球开冲浪店的彩蛋。没有铺垫没有过渡,活像被资本方硬塞的补拍镜头。散场时听见有人嘀咕:”所以太空韭菜最后真当上了?”这句吐槽或许比电影本身更尖锐。说到底,《编号17》就像它的主角一样,在深刻命题与商业妥协之间被撕成了两半,最终哪个都没做好。
走出影院时看了眼票房数据——上映两天700万,这个数字倒是很符合”消耗品”的定位。突然想起片中那个反复出现的细节:每次米奇重生后,手臂上的条形码编号都会增加。不知道导演有没有意识到,这部电影也正在变成资本流水线上的又一个编号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七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y.yingshibaike.com/2159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