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7》芬恩演员斥星战粉丝“白人至上”种族主义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芬恩不再是主角:约翰·博耶加与星战难以启齿的肤色困境
“你们根本不愿意看到一个黑人成为星战的主角。”约翰·博耶加这句话像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星球大战》这个流行文化图腾的软肋上。这位在《原力觉醒》里以冲锋队员身份惊艳亮相的演员,如今谈起自己饰演的芬恩这个角色时,语气里满是苦涩。记得《星球大战7》开场那场惊心动魄的贾库战役吗?浑身是血的芬恩摘下头盔,成为星战历史上第一个黑人主角,那一刻影院里的惊呼声至今难忘。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突破性的角色,后来会沦为迪士尼政治正确口号下的牺牲品?
博耶加说得没错,芬恩的角色轨迹确实耐人寻味。第一部里他是与蕾伊并肩作战的核心人物,到了《最后的绝地武士》却莫名其妙被派去执行那条饱受诟病的赌场支线任务——想想看,一个前冲锋队员被安排去当星际动物保护主义者?而到《天行者崛起》时,他几乎成了波·达默龙身边的跟班。更讽刺的是,原本设定中芬恩是原力敏感者,这个重要伏笔最终只沦为几句含糊其辞的对白。博耶加在采访中难掩失望:”他们承诺的多元包容,到头来只是把黑人角色当作宣传噱头。”
这种被边缘化的体验,在《曼达洛人》第二季里达到了荒谬的顶点。博耶加透露,迪士尼曾邀请他客串出演,条件是要他戴上头盔全程不露脸。”他们想要一个黑人冲锋队员,但又不愿让观众知道那是黑人演员。”这种操作简直是对当年芬恩摘下头盔那个标志性镜头的彻底背叛。难怪博耶加会尖锐地指出,星战宇宙始终弥漫着”白人至上”的氛围——在这个拥有外星人、机器人、各种奇形怪状生物的幻想世界里,黑人演员的肤色反而成了最”刺眼”的存在。
迪士尼的回应堪称公关灾难的经典案例。他们一边在推特上发着#BlackLivesMatter的标签声援博耶加,一边在《欧比旺·克诺比》剧集中让黑人演员摩西·英格拉姆饰演的瑞瓦遭遇大规模网络霸凌时反应迟缓。更不用说《侍者》这部试图融合东方武打元素的新剧,其失败程度连资深星战粉都感到尴尬——当李政宰挥舞光剑摆出太极拳架势时,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这根本不是星战”的嘲讽。这些尝试证明,迪士尼的”多样性”往往流于表面,就像给千年隼刷上新漆,内里还是那套陈旧的叙事引擎。
乔治·卢卡斯2013年在戛纳的那番辩解如今听来格外刺耳。”星战讲的是接纳差异”,这位创造了塔图因双太阳的导演如此说道。可他的原始三部曲里,莉亚公主是唯一的女性主要角色,兰多·卡瑞辛是唯一的黑人角色——后者直到第五部才登场,而且最初被设定成叛徒。这种”多样性”的匮乏在2015年重启时本可弥补,但迪士尼显然缺乏卢卡斯影业当年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记得《幽灵的威胁》上映时,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梅斯·温杜曾让多少黑人影迷激动不已?但这位绝地大师最终落得个被皇帝扔出窗外的结局,这种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博耶加参加BLM游行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时,有人翻出《原力觉醒》的幕后花絮——镜头里他兴奋地抚摸光剑道具,眼神纯粹得像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孩子。这种热情与后来采访中那个愤懑的演员形成鲜明对比。或许最伤人的不是明显的种族歧视,而是迪士尼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背叛:先给你希望,再一点点收回。就像芬恩在《最后的绝地武士》里那句被剪掉的台词:”他们总是这样,给我们穿上漂亮的制服,然后指望我们安静地站在背景里。”
当《天行者崛起》让蕾伊继承”天行者”姓氏时,某种潜台词已经呼之欲出:星战的核心传奇仍然只能是白人的故事。博耶加的遭遇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流行文化的星际版图里,黑人演员往往被降格为”多样性点缀”,就像死星表面那些无关紧要的炮塔。这种系统性排斥不会因几条支持推文改变,除非有一天,某个黑人角色能真正站在千年隼的驾驶舱里,而不是永远被困在冲锋队员的装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