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归乡》海报发布:中国台湾老兵的思乡情怀

《日暮归乡》海报发布:中国台湾老兵的思乡情怀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他们等了一辈子,就为了喊一声”娘”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呀,没了娘呀…”傅德泽老人颤抖着哼起这首家乡童谣时,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沟壑滚下来。这个18岁就被抓壮丁到台湾的安徽汉子,在镜头前哭得像个迷路的孩子。纪录片《日暮归乡》里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六位平均年龄90+的老兵,用毕生时光丈量着台湾海峡的宽度。
《日暮归乡》海报发布:中国台湾老兵的思乡情怀 -1
高秉涵的书柜里整整齐齐码着150多个骨灰坛,每个坛子上都贴着泛黄的照片。这个老汉花了三十年时间,像蚂蚁搬家似的把老战友们的遗骨送回大陆。”老头临死前攥着我的手,说死后要面朝北方下葬。”他边说边用袖口擦拭某个骨灰坛,”这个老哥是舟山人,女儿去年才联系上,等了六十八年啊。”镜头扫过那些黑白照片,每张褶皱的笑脸背后都是半世纪的血泪。
最揪心的是姜思章的。14岁那年他在浙江老家田埂上被掳走时,母亲追着军车跑了三里地。”我娘小脚跑不快,摔在泥地里还在喊我小名。”94岁的老人突然从轮椅上挣扎着站起来,对着大海方向跪下磕头,”娘啊!儿子回来晚了!”这个动作他每天要重复七八次,仿佛多磕几个头就能穿越时光。
《日暮归乡》海报发布:中国台湾老兵的思乡情怀 -2
摄制组找到金英的故居时,的燕子窝已经换了三十代雏鸟。邻居老太太翻出个生锈的铁盒,”阿英去台湾前埋的,说回来要娶媳妇用。”盒子里1950年的喜糖早就化成黑渣,就像主人再也没能兑现的承诺。而在广东汕尾的渔村,潘松带的侄孙对着镜头展示泛黄的家书:”阿公总说台湾的香蕉没有老家甜,其实他糖尿病根本不能吃糖…”
导演杨正浓说起拍摄中最破防的瞬间:在山东某个荒废的院落,90岁的曾奇才跪在长满杂草的堂屋地上,把脸贴着一块凸起的青砖——那是他记忆中娘常坐的位置。老人从贴身口袋掏出半个干瘪的馒头:”48年离家时顺走的,想娘时就闻闻。”这个发霉的馒头跟着他辗转金门、马祖,最后在镜头前碎成了粉末。
《日暮归乡》海报发布:中国台湾老兵的思乡情怀 -3
这些能戳中人心,是因为细节真实得残忍。傅德泽总把台湾的酱油说成”不鲜”,其实他早忘了家乡酱油的滋味;高秉涵给每个骨灰坛绑红绳时,会偷偷塞张纸条写”到家了”;姜思章珍藏的”全家福”其实是找大陆游客PS合成的…八年跟拍里,摄像机捕捉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人类情感最原始的震颤。
5月10日母亲节上映的选择充满深意。这些佝偻的背影当年被时代洪流冲散时,很多人裤袋里还揣着娘塞的煮鸡蛋。如今他们用骨灰坛、假照片、发霉馒头搭建起回家的路,就像片尾那个长达三分钟的空镜——暮色中的渔港,浪花反复冲刷着礁石,仿佛在数着游子迟归的年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七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y.yingshibaike.com/231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