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首映:退役军人坚守担当共鸣曲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一部让你重新认识”最可爱的人”的电影
4月19日的北京中影党史馆电影院格外热闹。电影《荣耀》的首映礼上,坐满了穿着军装的老兵、现役军人,还有不少眼眶泛红的烈士家属。当银幕上出现”本片部分票房将捐赠至退役军人公益基金”的字样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部由常晓阳执导,李健、刘洁涵主演的退役军人题材电影,讲述的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英雄传奇。镜头一开始就把我们拉进了一个香菇大棚——退伍军人杜超正蹲在地上,手指沾着泥土检查菌棒。这个曾经在部队立过功的汉子,现在最发愁的是基地里滞销的香菇该怎么处理。
“老班长,你这香菇再卖不出去,咱们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战友的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杜超心上。电影用特别生活化的方式,展现了退役军人创业的艰辛。没有刻意煽情,但每个细节都让人鼻子发酸——比如杜超偷偷把自己的转业费垫进公司账户,比如他半夜爬起来给发烧的工人送药,结果自己第二天挂着吊瓶还在接客户电话。
最戳心的是李大伟牺牲那场戏。没有炮火连天的战场,就是在一次普通的抢险任务中,这个总爱憨笑的战友突然就没了。杜超在太平间外攥着李大伟的军功章,手指关节都泛了白。导演常晓阳说这场戏拍了十七遍,因为李健每次演到给烈士整理遗容时都控制不住发抖,”那不是演技,是真的在哭”。
电影里有个特别真实的细节:李大伟的儿子李洛被犯罪团伙拐走后,杜超带着老兵们去救人。当他们亮出退伍证时,混混头子居然嗤笑着说:”现在谁还认这个?”就这一句话,把杜超眼睛都气红了。接下来那场动作戏简直燃爆——没有花哨的招式,就是部队里练出来的擒拿格斗,五六个老兵配合得像一个人,把二十多个混混打得抱头鼠窜。有个观众在首映式上说:”看到这儿我眼泪唰就下来了,这才是中国军人的血性!”
黄晓娟演的李大伟母亲绝对是催泪弹。这个失去独子的农村老太太,每次见到杜超都强撑着笑脸,却总在不经意间摸着儿子照片发呆。有场戏是她偷偷把养老钱塞进杜超口袋,被发现后慌得直搓围裙:”大伟走了,你就是我儿子…”老人家用围裙擦眼泪的动作,据说是黄晓娟在采风时跟真实的烈士母亲学的。
影片最动人的是那些”兵味十足”的细节。比如杜超的公司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出操,员工宿舍被子永远叠成豆腐块,就连谈生意时都不自觉用上部队的汇报句式。这些看似好笑的习惯背后,是融进骨子里的军人本色。有个退役多年的老兵观众看到这里突然坐得笔直,散场时他红着眼睛说:”二十年了,我的被子还是这么叠的。”
首映礼上,导演常晓阳说起拍摄时的故事:有场暴雨戏,临时找来的群众演员嫌辛苦要走,结果现场三十多个退役军人自发换上戏服补位。这些平均年龄50岁的老兵在泥水里滚爬一整天,有个膝盖有旧伤的硬是坚持到拍完才去医院。监制黄埔开疆说:”这不是表演,他们就是在演自己的人生。”
影片结尾,杜超带着孩子们在烈士陵园扫墓。当小男孩把一朵香菇放在李大伟墓前时,整个影院都是抽纸巾的声音。这个看似简单的镜头,剧组实打实跑了六个省的烈士陵园才拍成。编剧说他们在采风时发现,真的有很多退役军人会带着自己种的农产品来祭奠战友,”他们说战友们没吃上的好日子,得让兄弟们尝尝”。
现在想想,电影里最打动人的可能不是那些大场面,而是杜超手机里存着的”一连兄弟”通讯录,是李大伟牺牲前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是老兵们凑钱给李洛买书包时,硬要塞进去的那包部队特供巧克力。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拼凑出了中国军人最真实的模样。
4月26日电影正式上映那天,正好是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六周年。全国有上千家影院会开设老兵专场,很多企业自发组织员工包场观看。有个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在点映场说:”感谢还有人记得,我们脱下军装后,心里永远穿着那身绿。”这话大概就是《荣耀》想告诉我们的——军人可以退役,但荣耀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