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奖”入围佳作 光影校园行即将启幕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北影节”天坛奖”影片走进校园:这些电影值得你翘课去看
听说没?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搞了个大动作!他们把”天坛奖”入围影片直接搬进了大学校园,这下可不用挤破头去抢票了。北大、北交大、深大等五所高校的学生有福了,4月18号开始就能在自家校园里看到这些新鲜出炉的国际佳片。
先说说北大这边的情况。4月18号到19号,百年讲堂要连放五部片子,每部都挺有看头。《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这名字就够吸引人的,听说讲的是现代人身份认同的困惑,白天光鲜亮丽,晚上可能就emo到不行。《夏日之书》更绝,把青春期的躁动拍得特别真实,看完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高中时干的那些傻事。还有《弗里达的审判》,讲墨西哥传奇女画家弗里达的,色彩运用绝了,美术生必看!
北交大的同学也别急,19号到20号轮到你们了。《纳维》这片子我查了下,讲印度贫民窟女孩追梦的故事,据说摄影特别震撼,把孟买的市井气息拍得活灵活现。《音讯》就更特别了,全片几乎没什么台词,全靠画面和音乐讲故事,适合文艺青年带着耳机静静欣赏。
最让我意外的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居然排了《贝林格:宏图大志》。这片子可不是什么商业大片,而是部人物传记纪录片,讲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贝林格的。4月18号下午在沙河校区放,政治系、历史系的同学可别错过,听说里面有不少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连意大利本土都很少见。
南方的同学也别酸,深圳大学19号就有专场。《牧羊人》是部哈萨克斯坦电影,把草原风光拍得像油画一样,看完特别想去旅行。更绝的是《从电影起航的BAUS剧场》,这片子玩的是”戏中戏”结构,讲一群年轻人排话剧的故事,笑点密集又发人深省,特别适合表演专业的同学研究。
阳光学院的排片也很有意思,23号到24号放《最美小镇》和《在我父母家》。前者把意大利乡村拍得像明信片,但讲的却是全球化冲击下小镇的生存困境;后者更扎心,展现当代家庭关系的疏离,据说有观众看哭了,建议带纸巾。
这些片子有个共同特点——都不是市面上常见的爆米花电影。有同学可能要问:”这些文艺片看着会不会很闷?”其实完全不会!比如《涡流》虽然探讨的是中年危机,但用了特别多黑色幽默的手法;《爱的暂停键》更绝,把情侣吵架拍得像动作片一样刺激。组委会挑片确实有眼光,既保证艺术性又不缺观赏性。
最难得的是每场放映后都安排了主创交流环节。听说《夏日之书》的导演会来北大现场,这可是希腊新锐导演的中国首秀。《音讯》的制片人也确认会到北交大,这种能和创作者face to face的机会,比在电影院看十部漫威都值。
现在的大学生真幸福,我们当年想看这种片子得跑遍全城艺术影院。这次放映全部免费,只要带着学生证就能进。不过提醒一句,好位置肯定抢手,建议提前去占座。对了,深大和阳光学院的场次可能还会有映后沙龙,具体可以关注各校学生会公众号。
看完这些电影,保准你对”世界电影”会有新认识。不再是好莱坞流水线产品,而是能看见哈萨克斯坦的草原、希腊的海岛、意大利的古镇…这种沉浸式体验,比上十节电影鉴赏课都管用。特别是学编导、表演的同学,这些片子简直就是移动的教科书,运镜、叙事、表演全是大师级示范。
据说这次选片特别考虑了年轻人关注的话题。《弗里达的审判》讨论女性创造力,《纳维》关注底层奋斗,《在我父母家》直面代际冲突…每部片子都能找到让大学生共鸣的点。组委会这波操作确实走心,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说教,就让我们在电影里自己找答案。
提醒下想去的同学,部分场次需要提前预约。北大和北交大的场次已经在公众号开放预约通道了,手慢无啊!看这种电影最好结伴去,散场后能讨论半天。对了,记得给手机静音,这些片子很多都是胶片拍摄,观影礼仪还是要讲究的。
(字数统计:约10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