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周《M指数》探讨:题材“撞车”现象利大于弊?

第14周《M指数》探讨:题材“撞车”现象利大于弊?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上周电可真是热闹啊,光放映场次就排了250多万场,差不多587万人跑去看电影,票房总共收了2.36亿。今年总票房更猛,才四月份就冲破了250亿大关。不过仔细看看,这周新上的六部片子都不太能打,扛大梁的还是清明档那几部老面孔。
现在最火的片子当属《向阳·花》,这片子简直杀疯了,不仅票房破亿,还在市场指数榜上稳坐头把交椅。我朋友上周去看完,说里头那个听障小女孩演得特别戳心,她在教室里被同学孤立那段,光靠眼神就把委屈演活了。这片子在传播指数榜上也排第三,抖音上全是模仿小女孩打手语的短视频。
第14周《M指数》探讨:题材“撞车”现象利大于弊? -1
要说口碑最好的,还得是《还有明天》。这片子讲临终关怀的,我二刷的时候发现后排几个大老爷们都在偷偷抹眼泪。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续作居然在口碑和传播两个榜单上都进了前三,看来饺子导演这次又把传统神话玩出新花样了,听说哪吒这次跟敖丙组队打boss,特效比前作更炸裂。
新片里头《我的世界大电影》挺争气,不光国内票房过亿,在北美直接把《美国队长4》给干趴下了。我表弟他们游戏党可算逮着机会了,组团刷了三遍,说里头的苦力怕还原度超高,吓得前排小姑娘直往男朋友怀里钻。不过也有观众吐槽剧情太子供向,估计也就游戏粉丝买账。
第14周《M指数》探讨:题材“撞车”现象利大于弊? -2
马上五一档要来了,片单里最受期待的是马丽演的《》。这片子光看预告片就笑喷了,马丽顶着泡面头在菜市场砍价那段,简直把市井小民演活了。刘伟强导演这次不拍警匪片改拍美食喜剧,不知道能不能再现《食神》的辉煌。同期还有《猎金·游戏》这种犯罪片,看简介像是港版《鱿鱼游戏》,估计能吸引不少年轻观众。
最近电影圈挺有意思,连着几部关注听障人士的片子扎堆上。《不说话的爱》里那个不会说话的修车工,靠着手语追姑娘的桥段,比那些工业糖精的偶像剧甜多了。不过也有观众说现在残障题材有点泛滥,上周我同事还吐槽:”怎么又是讲听障的?上次看《向阳·花》哭湿三张纸巾,这次《》预告片看着差不多啊。”确实,现在不少片子就指着用身体缺陷制造冲突,上次看某部电影,全程就听主角喊”因为我是聋子你们就欺负我”,台词写得跟生作文似的。
第14周《M指数》探讨:题材“撞车”现象利大于弊? -3
说到好片子,强烈安利《孤独的美食家 剧场版》。五郎叔这次跑法国啃羊排、在韩国吃部队锅,最后回日本嗦拉面那段绝了!特别是他在巴黎小巷找餐厅那场戏,跟着镜头就像闻见黄油香味似的。这片子最好玩的是每道菜都勾着主角回忆,他吃着吃着突然愣住那个表情,比什么台词都管用。建议吃饱了再去看,不然真的会饿到想啃影院座椅。
现在电影市场看着热闹,但仔细想想问题也不少。就像我常去的那家影院经理说的:”现在片子要么扎堆拍残障人士,要么全是IP,原创的好本子太少了。”上周还有观众在豆瓣发长文吐槽,说现在导演们”不是盯着残疾人拍苦情戏,就是照着游戏改爆米花片”。这话虽然难听,但看看五一档片单,10部里有6部是续集或改编,确实让人有点担心。
第14周《M指数》探讨:题材“撞车”现象利大于弊? -4
不过话说回来,至少现在还能在影院看到《不说话的爱》这样细腻的小成本电影。昨天看到个新闻,说有听障观众组团看这片子,结束后集体用手语鼓掌,那个视频看得人心里暖烘烘的。电影嘛,能让人哭让人笑,还能让平时被忽视的群体被看见,这就挺好了。至于那些跟风拍的烂片,反正观众现在都精着呢,不好看的自然没人买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七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y.yingshibaike.com/234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