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烫年华》资源分享(BD720P/3.8G-MKV)百度云网盘国语中字蓝光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这部深圳打工人的纪录片,凭什么让全国观众破防?
最近有部纪录片《滚烫年华》悄悄火了。5月10号刚上映,就接连收到各种电影节的邀请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有福电影”巡展、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这排面,妥妥的纪录片界”顶流”啊。
这片子最特别的地方,是把镜头怼到了深圳打工人的脸上。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就是你我身边最普通的打工人。导演组跟拍了8组深圳职工,把他们每天挤地铁、加班、带娃的日常,剪成了四个篇章,就像把深圳打工人的生活切片摆在显微镜下给你看。
开篇《远方的风景》里有个程序员楼佳嘉特别逗。白天在科技园当码农,晚上跑去城中村小酒吧讲脱口秀。他说深圳这地方邪门儿,连空气里都飘着”搞钱”的味道,但更邪门的是,半夜两点下班还能找到24小时营业的排练场。有次他段子里吐槽”深圳人谈恋爱都在聊KPI”,台下打工人们笑到拍大腿——这哪是脱口秀啊,分明是打工人的生存实录。
《夏日旅途》里年轻妈妈邵书芳的故事更扎心。她来深圳时连高中文凭都没有,在电子厂流水线上机械地重复同一个动作。转折点是工会搞的”圆梦计划”,她白天拧螺丝晚上啃课本,硬是考了大专文凭。现在她在社区工作站帮新来的打工妹安顿,总爱说”深圳这地方,你肯伸手就有人拉你一把”。
最让我破防的是《下一站,翻身》里那个地铁站名。真有个站叫”翻身”,每天早高峰都有打工人在站台上拍照打卡。镜头跟着个外卖小哥在这里等车,他手机屏保是老家土房照片,锁屏写着”再拼五年首付”。这种细节特别深圳——既赤裸裸地谈钱,又浪漫得要命。
这片子能入围国家影像典藏工程不是没道理的。它记下的哪是个人奋斗史啊,根本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密码本。那些凌晨三点的科技园灯火,城中村握手楼里的吉他声,工地上安全帽反光的光斑,拼起来就是深圳长大的年轮。
听说深圳市总工会还要搞个”工夫”系列纪录片品牌,打算把打工人的故事一直拍下去。想想还挺燃的,等我们老了,能指着这些影像跟孙子吹牛:”看,当年你爷爷就是在这样的深圳,活成了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