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电影人论坛举办: 《消失的她》导演探讨两性议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人论坛——议题电影与作者表达”在4月26日上午举行,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共同主办。这次论坛邀请了多位青年电影人和影视领域的嘉宾,包括导演、编剧和演员等,共同探讨电影创作中的议题和表达方式。
论坛的主题是“议题电影与作者表达”,青年影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青年导演崔睿认为,电影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艺术加工至关重要。他表示,在创作电影时,更需要考虑作品的商业性和类型化,以及如何能够触达更多观众,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意义。崔睿提到了他的作品《消失的她》,探讨了两性关系议题和女性互助等话题,希望引起观众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导演兼编剧陈小雨则以自己的作品《乘船而去》为例,解释了“船”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代表了一种对待事物的眼光和旅程的态度。他认为,纪录片是虚构的真实,镜头可以决定故事的表达方式,每个视角背后都有不同的灵魂。而影像则将主观的观点转化为客观的呈现,呈现出多重真相。
编剧康春雷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作品《河边的错误》和《永安镇故事集》的创作过程。他认为,书写故事就是在书写当下,对于不可理解的命运和现实,只能姑且称之为命运。康春雷透露了《永安镇故事集》的创作历程,以及如何处理创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呈现出影片的完整性。
导演梁鸣则从地域元素的角度观察电影创作,认为电影关注的是人的情感和生活境遇,而地域的差异则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他指出,电影不是科教或科普,而是关注人类自身。影片中展现的情感、困境和力量是观众共通的体验,值得深入思考。
导演兼编剧单丹丹则谈到了创作者与生活之间的巨大缝隙,以及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问题。她表示,在创作中并不寻求答案,而是与观众共同探讨故事的可能性。单丹丹认为,创作者是一群讲故事的人,思考如何将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青年电影创作者们在这个电影世界中航行,探索着不同的风景和表达方式。
青年演员沈诗雨则分享了自己在《孔秀》中的表演经历和角色理解。她认为,人类需要回忆过去,需要年代戏来认识历史和文化,以及了解以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沈诗雨表示,每个人都应该坚韧、勇敢地面对生活,不断前行,不断探索和挑战自己,追求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电影创作的论坛上,青年影人们深入探讨了议题电影和作者表达的重要性,展示了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执着。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分享,他们在电影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现代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也为观众呈现了更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愿他们继续坚持创作,不断突破自我,开拓电影艺术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