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引发热议:原著作者李娟谈写作之道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我的阿勒泰》:反映北疆现实生活的一面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自5月7日在央视开播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剧中所展现的北疆风光以及边疆牧区的生活画面,让观众们仿佛置身于壮美的山河和田园牧歌中。而该剧的原著作者李娟也在5月13日的直播中首度露面,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理念以及生活态度。
李娟表示,她的写作并非出于对现实的回避,也并非为了美化边疆生活,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处境。她坦言自己的文字可能让人有一种滤镜感觉,但并不是在隐藏什么,而是因为内心被美好的东西打动,所以要将其分享给大家。她强调写作并非要欺骗读者,而是选择性地展现美好的一面,同时在人物塑造上也力求表现多维的个性,让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在剧集中,主要人物文秀和巴太面临现代城市生活与传统牧区风俗的文化冲突,这正是剧作所要探讨的核心主题。作为散文原作,李娟的文字没有明显的故事结构,但剧作却通过增加更具剧情张力的人物线,将原作精神气质完整呈现。同时,《我的阿勒泰》并没有局限于展示北疆自然风光,而是以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深入探讨人物成长的故事。
关于李娟的写作风格是否有滤镜式美化的质疑,李娟在直播中提出明确解释。她坦言自己在年轻时是一个讨好型人格,需要在外人面前保持微笑和坦然,即使内心可能充满痛苦和困惑。她认为这种写作方式并非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另一种真实,是一种对弱小自己的保护。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感到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能够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以及他人。
现在的李娟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不再强迫自己写作,而是享受着与打工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她通过手机直播、遛猫、做手工等方式填充自己的日常,尽量避免过于孤独和封闭。她坦言自己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异常紧张和焦虑,甚至觉得这种情绪是不正常的。
通过《我的阿勒泰》这部电视剧,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北疆壮美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成长与矛盾。李娟的原作以及剧作的结合,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丰富,同时也引发了对作者写作风格和生活态度的深入思考。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滤镜”,选择性地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美好,这也是一种对真实的呈现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