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荣耀与沉沦均源于流量

《庆余年2》:荣耀与沉沦均源于流量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庆余年2》作为一部备受期待的影视剧,虽然在流量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口碑和评价上却出现了下滑。这是否跟对流量的过度追逐有关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首先,影视剧要追求“大火”“出圈”,最有把握的手段就是紧盯受众的情绪价值。《庆余年2》脱胎于网络文学,具有先天的优势,因为网文作者更擅长把握观众心理。然而,本剧在中似乎更加注重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设置,而忽略了的人文性追求。主人公范闲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第二季中似乎有些被流量所掩盖。
《庆余年2》:荣耀与沉沦均源于流量 -1
其次,第二季的播放时长过长,使得存在节奏拖沓、枝蔓过多的问题。网友们甚至吐槽每一集里夹杂了太多广告。这表明在剧集拍摄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为了营收需要持续“注水”的情况,导致剧情松散,失去了原作和人物的魅力。
再者,第二季中的人物设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些角色边缘化,有些角色油嘴滑舌,整体氛围逐渐朝向“情景喜剧”滑去。这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流量观众,但却损害了原剧的深度和复杂性。范闲这个主角的也出现了偏离轨道的迹象,使得观众对他的认同感下降。
《庆余年2》:荣耀与沉沦均源于流量 -2
最后,剧中的主题似乎出现了自我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范闲虽然是个“二重性”的角色,但在第二季中,他对现实和权力的态度似乎出现了偏移,让他对封建王朝权力体制的质疑失去了说服力。这种“虚伪”也使得范闲的形象出现了一定的裂痕。
总的来说,《庆余年2》的问题主要在于对流量的过度追求,导致剧集失去了原作的深度和思想性。创作者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在“流量”与思想性之间取得平衡,给观众呈现一个更加完美的作品。网络文学作为崭新的文学形式,经过自我更新和优胜劣汰,也有着辉煌的未来。希望在未来的第三季中,《庆余年》可以弥合各种裂痕,呈现出更加精彩的,为观众带来更多的震撼和感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七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y.yingshibaike.com/50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