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辞世

《编辑部的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辞世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童正维:从”牛大姐”到银幕常青树,88载光影人生谢幕
4月14日晚,一个让无数观众心碎的消息传来——著名演员童正维因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8岁。这位在银幕上活跃了数十年的老戏骨,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消息一出,上立刻掀起一阵怀念潮,特别是那些看着《编辑部的故事》长大的观众们,纷纷回忆起那个戴着老花镜、说话直来直去的”牛大姐”。
《编辑部的故事》痛失“牛大姐”童正维,88岁辞世 -1
说起童正维,可能年轻一代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只要提起《编辑部的故事》里那个总爱管闲事却又心地善良的牛大姐,几乎无人不知。1991年,这部中国电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横空出世,童正维塑造的牛大姐一角立刻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对象。她那种机关单位里常见的”老同志”形象——爱讲理,爱管年轻人闲事,但关键时刻又特别护犊子——被童正维演得活灵活现。记得有一集,牛大姐发现编辑部新来的小姑娘被男朋友欺负,二话不说就带着几个同事去找那小伙子”理论”,那股子正义凛然的劲儿,让多少观众拍手叫好。
但童正维的演艺生涯远不止一个”牛大姐”。在《摩登》里,她摇身一变成了思想开明的都市老太太,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到了《大宋提刑官》,她又化身沉稳睿智的官家老夫人,举手投足间都是戏。2007年的电影《花儿怒放》中,她饰演一位含辛茹苦的农村老母亲,为了供儿子上学默默承受着生活重压,那段在田间地头佝偻着背干活的镜头,不知道看哭了多少观众。
2013年,《新编辑部的故事》开拍,虽然整体反响不如前作,但童正维再次出演的牛大姐却成为全剧最大亮点之一。年过七旬的她依然保持着惊人的表演状态,把那个与时俱进却依然保持本色的牛大姐演得入木三分。记得剧中有一场戏,牛大姐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却因为老花眼看不清屏幕闹出笑话,那种既想跟上时代又力不从心的感觉,被她演绎得既好笑又心酸。
童正维的表演有个特别厉害的——她总能把那些看似普通的角色层次感。就像牛大姐这个角色,换个人演可能就变成单纯讨人嫌的说教型人物,但在她手里,观众能看到这个角色刀子嘴豆腐心的本质,能看到她作为老一辈人的固执与可爱并存的复杂性格。有场戏我印象特别深,牛大姐表面上批评年轻编辑写的文章不够”正能量”,背地里却偷偷帮人家修改润色,那种口是心非的劲儿,被她演得特别真实。
在生活里,童正维是个相当低调的人。很少接受采访,也不爱上综艺节目,有同行回忆说,在片场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的那一个,对年轻演员特别照顾。据说拍《大宋提刑官》时,有场哭戏年轻演员怎么也进入不了状态,已经收工的童正维主动留下来,一句一句帮对方分析角色心理,直到凌晨两点多。这种老一辈家的敬业精神,在如今的娱乐圈已经很少见了。
童正维的离世,让人不禁感叹一个时代的远去。她那个年代的演员,没有现在这么多宣传炒作,全靠实打实的演技说话。看她的戏,你从来不会觉得”这是童正维在演戏”,而会觉得”这就是角色本人”。这种”隐身”在角色背后的能力,正是现在很多年轻演员缺乏的。
记得去年有网友翻出《编辑部的故事》片段发在网上,没想到引来大批00后观众围观,弹幕里满是”这位阿姨演得太真实了””现在电视剧里怎么没有这样的角色了”的感慨。可见好的表演真的能穿越时间,即使过了三十多年,依然能打动新一代观众。
童正维走了,但牛大姐还在。每当电视里重播《编辑部的故事》,那个戴着套袖、说话带点官腔却又热心肠的牛大姐就会再次活过来,继续在《人间指南》编辑部里”指导”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或许对一位演员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创造出一个能永远活在观众记忆里的角色。
88年的人生,数十年的演艺生涯,童正维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明星人设满天飞的时代,我们格外怀念这样纯粹靠演技说话的演员。当最后一盏镁光灯熄灭,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串生动的银幕形象和无数观众的会心一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七秒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y.yingshibaike.com/233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