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1994》2025年上映 金熊奖提名佳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铁线描勾勒出90年代的艺术青春
“你看过那部《艺术学院1994》了吗?”最近在动画圈里,这句话成了新的接头暗号。导演刘健这次没玩《大世界》里那种赛博朋克的锋利线条,而是掏出了”铁线描”这种老手艺——就是那种像铁丝般硬朗的轮廓线,把90年代艺术青年的棱角都勾出来了。我盯着预告片里那个穿牛仔衣的男主角看,他削瘦的下巴线条简直能戳破画纸,这味儿太对了,就是当年美院走廊上晃悠的那些”准艺术家”们的神韵。
工笔画背景铺开的时候,我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刘健团队把南方艺术学院那种潮湿温润的空气都画进去了——教学楼外墙斑驳的水渍,画室里颜料干涸的调色盘,宿舍楼晾衣绳上滴水的衬衫,全用细腻的渲染弄得像能摸得到。有个镜头是主角蹲在屋顶画速写,背景里层层叠叠的瓦片每片都带着工笔画的笔触,远处梧桐树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我甚至能闻到油画颜料和松节油混着的味道。这哪是动画啊,根本是把90年代的艺术院校切片装进了琥珀里。
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们肯定也被这手绝活震住了。要知道能入围主竞赛单元争金熊奖的动画长片,全中国之前就《大世界》一部。这次刘健带着新作杀回去,银幕上那些用铁线描框住的年轻人,在工笔画背景前讨论梵高还是毕加索更牛逼时,德国观众居然都看懂了那种理想主义的烫劲儿。更绝的是这片子还闯进了奥斯卡初选名单,你想想,一部手绘动画要和迪士尼皮克斯那些3D巨无霸同台竞技,光这份胆气就够在美院传奇墙上挂十年。
影片里那些时代细节砸得人眼眶发热。男生宿舍墙上贴着的《蒙娜丽莎》印刷品边角卷边,画室角落里堆着印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字样的石膏像,晨跑时路过布告栏瞥见”罗中立油画讲座”的海报——全是90年代艺术生的集体记忆。有个长镜头我记特别清楚:主角们挤在录像厅看《霸王别姬》,荧幕蓝光打在年轻面孔上,后排人手里的烟头明明灭灭。这种用淡彩水墨铺出来的青春阵痛,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有劲道。
刘健这次把调色盘上的高饱和度全洗掉了。《大世界》里那种刺眼的霓虹灯色不见了,换成水墨在宣纸上洇开似的色调。主角穿着洗褪色的牛仔裤在画架前发呆的镜头,淡得就像被南方梅雨泡过三个月。但奇怪的是,当这些年轻人争论”到底要不要去深圳画行画”时,那种理想撞上现实的闷响反而更震耳朵。有个场景是毕业展被暴雨淋花,颜料顺着排水沟流走,几个主角蹲在雨里笑出眼泪,这可比什么”青春逝去”的标语狠多了。
现在明白为什么这片能跑遍90多个电影节了。它压根不是怀旧,而是把二十多年前艺术青年的热血与迷茫做成活体标本。当银幕上出现主角熬夜画创作时颤抖的手腕特写,台下坐着的各国观众都下意识摸自己虎口的老茧——这大概就是好作品的通关文牒,用铁线描的硬朗和工笔的细腻,给不同时空的理想主义者都发了张校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