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者》:几代兵团人创造的撤退沙盗绿进奇迹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守护者》是一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垦区为背景的电影,通过讲述护林员王先华等人奉献、创造“绿进沙退”奇迹的故事,表达了创作者对兵团精神、生态文明和民族团结的价值追求。
兵团精神是电影《守护者》所颂扬的第一个维度。故事中,老一辈兵团人宋延杰和郭世芬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兵团、扎根大漠。宋延杰为了研究胡杨育苗法冒着巨大风险,而郭世芬则毫不顾忌他人的眼光,支持丈夫。宋延杰甚至让自己刚刚结婚的女婿王锁柱去当护林员。王锁柱心甘情愿地守护三号瞭望塔,克服无数困难。这些人默默奉献,战胜风沙,彰显了兵团精神的坚韧和无私。
生态文明是《守护者》所颂扬的第二个维度。电影生动展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包括黄沙漫天、垦区萎缩以及生产生活的艰难。但在宋延杰们、王锁柱们的努力下,“绿进沙退”的美好图景逐渐展现。这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态文明的呼唤,也让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由衷的敬佩和赞美。
民族团结是《守护者》所颂扬的第三个维度。作为一部聚焦新疆故事、反映兵团生活的电影,它也讲好了民族团结的故事。宋延杰、王锁柱与哈斯木大叔一家的交往和互助,生动地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写照。当哈斯木的妻子吐尼沙汗生孩子大出血时,郭世芬献血救人;而沙尘暴之夜,宋延杰的女儿宋茜提前生产,哈斯木和吐尼沙汗冒着风沙来为她接生。这些情节彰显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和现实基础。
《守护者》以情动人,通过强烈的情感冲突、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巨大的情感张力,将兵团人的价值追求转化为观众内心的共鸣和认同。例如,王锁柱对树的强烈感情就展现了他对环境的热爱与保护。当他看到刚子把两棵小树苗砍掉时,立刻表示不满。这个情节突显了王锁柱对树的感情融入血液,如条件反射一般。通过这样的情节,观众可以理解王锁柱无怨无悔,始终守护生态林的行为,并与之产生情感认同。
《守护者》从兵团精神、生态文明和民族团结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创作者的价值追求。通过观照兵团人的情感世界,电影塑造了兵团精神;通过观照植树造林、治沙防沙的传奇,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通过观照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帮互助,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和现实基础。《守护者》所守护的价值和情感应当被珍视。在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背景下,这部电影为观众传递了珍爱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信息,并激励人们积极行动,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